京ICP备2023000331号-28 投诉举报:315 541 185@qq.com
平安是民之所盼,稳定是发展之基。
(资料图片)
江门市江海区坐拥国家高新区和珠三角(江门)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“1+6”国家级平台,全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。
近年来,江海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强化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、综合治理、智慧治理、依法治理“五个治理”,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2022年,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通过民政部结项评估。
党建引领画好“同心圆”
立足基层治理实际,江海将全区优化划分190个网格,配备专兼职、专业网格员和志愿楼长等网格治理队伍7800多人,全覆盖组建网格党组织(含党小组)168个,构建完善“街道党工委—村(社区)党组织—网格党支部(党小组)—党员联系户”组织架构,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,筑牢群防群治合力。
在全覆盖划分网格的基础上,细分2590个最小单元,由企业负责人、村(居)民小组长、楼栋长等兼任最小单元长,实现一个网格细分多个“微网格”,变社会治理的“大网”为精细化的“微网”。同时,建立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闭环运行机制,由网格员常态巡查、发现问题、吹响“哨声”,职能部门及时应哨、紧密配合、解决问题。
此外,江海将网格化管理纳入党员责任岗、党员联系群众制度、村民积分制、重点人群关心关爱等范畴,推动基层治理焕发新气象。江海区成功创建“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”;英南村先后获得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等6个“国字号”荣誉称号;威东村、仁美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。
法治护航营造优质发展“好环境”
以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探索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基层实践。江海区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参与网格治理,2022年参与全国51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,104条意见建议被采纳,采纳率居全国前列。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,创新建立政协“三级协商平台”,深入网格调研、协商,并在议事过程中邀请群众参与,倾听基层声音,助力解决基层治理的末梢问题。
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,积极推广“全程网上办”,2022年网上途径办理业务数量同比增长59.06%。同时,率先出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,全面升级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,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。深化警企合作,建立园区企业治安服务管理机制,试点推行警企党建融合、法制副厂长、警企联防等园区涉企服务七项行动,畅通警企沟通桥梁,大力营造安商护企的良好治安环境。
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。抓好中国(江门)侨梦苑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,用活用好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国际仲裁中心,持续优化实施“法+侨”“检+侨”“司+侨”“税+侨”等涉侨服务模式,打造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首选地。强化涉侨纠纷远程在线化解,依托“粤公正”“AOL授权见证通”“e诉讼”等平台,设立线上调解室和线上庭审室,打造涉外商事纠纷化解优选地。
数智赋能增强基层治理“硬实力”
紧抓广东省“粤平安”平台试点契机,试点构建“智慧网格+综治中心+‘粤平安’云平台”的全覆盖立体式智能化工作体系,全面实施“信访超市+外送服务”工作模式,创新“诉求外送服务”和“人才库”项目,促进矛盾纠纷快速高效化解。
江海区研发推广网格员单兵装备“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”,将全区人口、场所等信息纳入统一采集管理,助力网格员问题应答率提升70%,处理问题数量增加3倍,工作强度降低30%。近日,“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”亮相北京市“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”,被评选为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产品。
围绕基层治理布局安全应急产业。2022年,成功举办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(江门)峰会,推动应急产业政产学研用升级,推动14个重大项目签约动工,总投资555亿元。2022年底,江海区以最高分上榜国家安全应急产业(综合类)示范基地创建单位。2023年以来,引进20个超亿元以上安全应急产业项目,有力推动安全应急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加快转化,“五维一体”(安全应急产业园区、应急管理学院、应急科普体验中心、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)发展格局迈入新阶段。